时间:2023-04-22
BG皇冠体育南京嘉华G72项目旨在成为中国城市中最具规模的综合发展项目之一。UNStudio 受香港嘉华集团委托,打造这个以文化和可持续创新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全天候生活方式目的地。多个阶段性建设的地块横跨中央河道两岸,形成以“社交脊”为中枢的发展形态。
UNStudio构想了一个活力滨水社区,为用户创造低密度、生机勃勃的生活工作环境。项目建成后将为南京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创建一个集文体、金融和创新产业的城市枢纽。
UNStudio创始人/首席建筑师Ben van Berkel说道:“嘉华南京G72综合发展项目将作为一站式服务目的地,形成生活方式、创新和新型办公的完美融合。该项目旨在成为从南京出发,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型城市综合发展典范。”
南京河西新城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新城市中心,目标成为全国第二个陆家嘴。嘉华G72综合发展项目是河西新城的重大项目,也将是嘉华集团在长三角发展的新里程。
项目沿河西城市中轴和经济中轴开发,西北接地铁轨道交通,南侧坐拥滨海城市平台,地理位置优越。面对由中心河道和规划道路分隔的4个地块,设计需合理规划商业、BG皇冠体育酒店、办公、文化等功能,确保多元业态独立且联通,形成极具吸引力的社区。
在设计中,高250米和150米的超高层办公塔楼毗邻中央河道北侧并整齐布局,BG皇冠体育以直冲天际的金属线条展现动态建筑外形。而位于河道南侧的4座塔楼包含酒店式公寓、总部办公和高端酒店。此外,设计融合滨水绿色公共空间、低密度商业裙房和文化场馆,勾画出由中间向两边渐高的城市轮廓线的整体策略中,一条绿色走廊延伸至裙楼以及街区,多维度地将社区融于生态环境,持续为城市创建福祉。这些鼓励社交互动、活动举办、创意迸发的绿色公共平台,允许大楼用户、游客、创意人士等在此体验健康创新的生活方式,给予快节奏生活一处闲暇静谧圣地。
“活力滨水社区”是嘉华G72综合发展的核心设计策略。设计灵感源于南京城历史悠久的秦淮河水岸生活方式,通过充分利用中轴水系资源,构建河岸低密度小体量建筑与退台景观空间,打造延续文化和城市脉络的滨水街道社区。
UNStudio合伙人Hannes Pfau说道:“这个全新的前瞻性多功能社区将助力南京实现雄心勃勃的发展愿景。设计从空间尺度和人尺度出发,为住户、游客及创意人士带来健康宜人的办公、购物和生活环境。我们的设计为饱含历史文化的地区增添多元价值,展现焕新的社区形态和城市形象。”
设计着重于激活滨水公共空间。塔楼分布于地块内的四个角落,最大限度地激发与滨水的互动,并为所有到访者等提供场所营造的空间。商业街区采用错落的小体量建筑,创造人性化的街区生活,BG皇冠体育与绿色滨水空间相融打造独特的花园式购物体验。零售商业、塔楼低区和文化场馆在地面层、二层和三层增设多个出入口和错落的露台,成为模糊室内与室外界限的公共空间。因而形成层次丰富的街区界面,生动演绎出滨水社区共融的设计特征。多层次入口进一步促进了不同业态之间的人群流动。
这个滨水社区同样作为高品质的文化平台,服务南京以及更广泛区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承载了秦淮河水岸生活的演变,并且形成包容性的文化发展。因此,在G72综合发展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我们不仅将水岸生活方式融入设计,并且引进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入驻社区的中央广场,塑造社区核心艺术公共空间,并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南京文化和艺术的全新场所。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场馆的流线型、律动感的设计语汇与社区空间的流动感呼应,谱写社区的艺术篇章。通透的玻璃幕墙呼应了当代文化场馆设计展现出的友好、开放和包容态度,通过展示内部空间和活动,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前往。引人注目的户外剧场作为公共空间进一步支持独特的体验场景发生,进而打造生活艺术社交目的地和生活舞台。未来,这个全新的、朝气蓬勃的的文化场馆将举办各种国际文化艺术赛事、展览和社交活动,创新式地打造公共和半公共空间,供游客和和群众尽情体验。
嘉华G72的方案旨在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前瞻性设计的里程碑。创造福祉是我们设计的核心,同时引入科技打造低碳、健康和灵活自适的建筑和空间。在设计之初项目就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自然通风、HVAC系统、BG皇冠体育太阳能光伏板(屋顶或外墙)、BG皇冠体育雨水管理系统、中水系统等结合作用以降低建筑能耗。办公塔楼还将应用预制部件以及模块化支撑结构,加强适应性。
此外, 应用于所有建筑屋顶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在产能和节源上表现出更高的性能,提供建筑内日常所需能源并且进一步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未来也计划应用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幕墙中。
因项目拥有独特的中轴水系,设计巧妙地引入雨水管理系统促进雨水收集灌溉,构成健康的生态系统。作为未来综合发展项目的典范,项目设计集成了智能建筑系统,有助于高效整合资源和应对未来各种变化和风险。
嘉华G72综合发展的可持续设计也旨在实现低碳环境。项目设计多层次的交通网路,包括与地下公共交通的贯通,不仅为游客带来便捷,还进一步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并且增加区域可达性。同时设计与车道相分离的河岸人行步道和环形景观天桥,联通各个地块和业态,鼓励人们多行走。这些设计策略进而满足项目所在片区TOD开发的需求,将共同助力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