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BG皇冠体育如果说行业一切静好,倒也可以相安无事。然而事实却是山雨已来,怨声载道,难以为继。
在校生的困惑早已不是童言无知,现在高中生的信息量远超我们当年的研究生,行业的衰退早不是秘密。甚至年轻一代比我们当年更有自己独特的洞见,但是一些老学院视而不见。建筑学教育的现状绝对谈不上好,转专业情况更多出现,尤其理工科高分优质学生为多。
毕业生就业状况更给出了致命一击,不可思议的起薪和更不可思议的薪酬增幅击溃了年轻人的职业信心,且以更大的劳动强度、更糟的企业管理以及更低职业成就感,勇夺劝退榜前三,敢与生物和医学一争高下。额外的巧合,是建筑学恰恰很适合转行,于是毕业即改行之风一发不可收拾。
设计公司同样叫苦连天。毕业生来了就能中标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方案设计要求远非当年的野生状况。面对苛刻的开发商、审批部门和种种需求发生机构,虽然不能说毕业生的设计能力是下降了,但新人没有个三五年绝对无法应付当前市场红到发紫海竞争的要求绝对是不争的事实。
但甲方老爷也不快乐。设计公司的方案不堪入目导致开发商设计部赤膊上阵亲自改图从来不是新鲜事(谁叫好人都被你们开发商挖走了呢),大量以施工图为主业的设计院,方案设计能力为零甚至为负的行业实况,是公认无需辩解的。
最终买单的只能是广大消费者和社会。丑到不堪入目却贵出天际的海量住宅小区除了摧毁下一代的审美之外,功能硬伤也比比皆是,在每一天里增加障碍、浪费每个人的时间也就是谋财害命。排名靠前的众多宇宙级开发商产品不能幸免,排名靠后的只是因为不被人知道。一些公共建筑的浪费、愚蠢和扯淡问题此处省略你懂的。
所有这些只是说明,方案设计作为行业顶层战略决策的一部分,本身依然重要,但优质供给依然稀缺。
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稀缺,固然是众多行业的常态;但对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如建筑业,低端就不仅是生活品质高低问题,更影响到巨大的社会成本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正如同样具有类似注册执业资格要求的医疗和法律行业,甚至机动车驾驶和餐饮供应,有的行业不应允许真低端的供给出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确不是建筑师可以承担的责任;但给每间屋和每个居者的每一天增加一点浪费和不便,也不该是建筑师的使命。
那么提升行业方案水平、产业升级、变低端为高端的路径是什么?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切的根本和源头肯定在教育,从建筑学教育的第一课开始。
一个行业的专业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是一个行业技术能力的基本保障和下限。现在这个下限已经被时代的发展击穿。
但如今我们的大学教育,考得上远比教育内容重要,我们的职场,拿证远比实际能力重要,也是常见的两个毒瘤。掌握行业话语权和社会资源、搞好商业互吹和圈子建设,也远重于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促进行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个是更大的毒瘤。
只不过,在一切因果报应兑现之前,我想对于方案设计,当初每个怀着初心的建筑学少年都曾抱有过理想与热情的东西,还可以挽救一下。
探寻建筑方案设计背后真正的规律,找到对于广大普通建筑师最优的学习路径,可以有助于提升行业大量普通设计企业的基础方案设计水平,进而促进甲方、审批部门和公众的建筑方案认知标准,让整个社会得到更好、更便宜的方案设计服务,也让整个社会基础建设在方案层面(即建筑物质环境的战略决策层面)达到基本良好的水准,甚至在审美和文化上有所进步。
这虽然并非生死攸关,但起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的帮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这些,都要从方案设计培训的基础课程开始。这样的培训,一定不是小众的特殊口味的取向,而是面向广大的行业劳动力生产供给,也会让方案设计的竞争更加激烈。但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失业问题本属正常,也好过在低端比烂的情况下低价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
只要我们承认,在正常的主流价值观和技术标准下,方案设计仍然有基本的对错好坏、技术上有显著的优劣高低,那么更高效优质的方案培训就可以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准和产品服务质量。只要有利于行业和社会发展,就让竞争来得更加激烈吧。
建筑学是古老的行业,也是小众的行业。新中国的建筑教育不过七十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但理解归理解,问题还是要解决。
笔者个人认为,目前的一些学院的方案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完整的方案设计当做主干课。主干课错了,整个培养计划就有大问题。只在方案设计极度匮乏的几十年前,本科生才有必要一开始就做完整的方案设计,如同娃娃兵上战场一样。但如今的社会、行业对方案的要求越发苛刻且专业性更强、分工更细,主干设计课应当重新设置以适应更加精细专业化的社会需求。试想小学生不会字词造句就写作文,运动员没有基本训练就踢比赛,或者医生没学解剖就上手术台。
本科生从零基础就没头没脑的开始做完整的方案设计,不但摧毁学生的信念与信心,也浪费教师的劳动与耐心,更缺乏基本的循序渐进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这是目前设计课的最大问题。
相应的,导师一对一的教育方法,不应针对这种零基础的初学阶段。没有统一通行的基础知识教程,靠人对人传输,不但效率低下、极大浪费导师的时间精力,也使学生在入门初期就受到不可预测的个人特征影响,教学水平很难保证,对基础建筑观的形成也不利。本科生应该以大规模公共基础课为主,导师介入应该在研究生阶段或本科末期,这也是众多学科的正常做法,建筑学不应例外。
多年以来,建筑学崇尚明星建筑师的风气浓厚。以出名、得奖和网红为目标的建筑学教育没有价值和意义,也不是大多数从业者的出路。建筑学的基础教育本应立足国计民生和学生职业发展,促进行业和社会整体进步,重视基础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好高骛远。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平凡但专业、敬业的职业建筑师同样充满荣誉感,这种荣誉感的传承不需要明星体制。
在广泛的行业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社会、经济约束,在设计课中严重缺位,甚至很多职业建筑师也未能有效补课,虽然也有一些建筑经济的课程。工程实践也至今仍是一些学院的短板。一些设计课教师在社会、经济和工程上也缺乏认知,无法将其传授下去,只能任由设计公司自学传播。但脱离了大学教育的基础,其传播效率是低下的,这对社会资源和学生的人生是重大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缺乏约束条件的教育会歪曲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给行业发展制造障碍。
即使艺术创作,也需要戴着镣铐起舞。创意训练并不是为所欲为,至少大部分公立大学教育不应如此。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制约,反而削弱了对真正创造力的培养。
大学之大先在育人。但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不应与建筑学的职业教育混为一谈。应当先行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建筑学特需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当然重要,但这些前置课程不等于设计课本身。建筑学终究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学科,其职业教育内容清晰,即使包含强烈的人文特征,但将两类课程混为一谈仍然会是灾难。
确实建筑学以复杂庞大著称,但只要有合理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务实的行动,高效率培养合格的方案设计能力并不是难事,也能够成为更多高水平设计的基础。
对于本身确有较大难度的培训,好的方法并不能减少必要的难度和工作量,但却可以避开不必要的弯路。而目前设计课的问题,就是弯路太多太弯。
只要能避开主要误区,尤其是让广大学生和因为弯路教育而失去设计信心与热情的广大建筑师,能够看到整个方案能力成长道路的清晰结构与多种路线,能够产生信心并在实践中稳步提升、持续正反馈和有效验证,那么大家自己就能够解决培训中的种种具体问题,实现培训目标。
本文的建筑方案设计培训的目标,从来的不是培训设计大师。职业培训和精英教育有清晰的分野。这大概是和一些学院教育最大的不同。
我们的目标是培训合格的职业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其意义在于提高行业下限,以及方案设计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物质环境建设。合格线以上的方案设计能力,文化、创意和思想,不需要职业培训来操心,建筑师自有其出路。
我们只面对需要方案能力培训的学员。多数建筑师并不需要高度精英化的建筑教育,而需要具体的技术培训。
普遍达到合理、实用,端正、美观,精细、深入的正常方案设计水平,就足以解决大部分工程中的方案设计问题。这对于当前建筑方案设计的是进口,已经是显著的进步。我们只能设定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标准,而不可好高骛远。
基于务实的培训标准,应当存在接近最优的培训方法,让学员能够高效率完成培训。其知识技能框架和训练路径清晰、易理解,知识点可理解、可传授、可验证、可操作,并且时间成本可预测、可控制。
在务实标准的前提下,方案设计中最玄妙的形式、美学部分,同样可以是清晰明确、可理解、可传授的。应当从一开始就解释清楚美学体系的基本逻辑,并推广主流、普世、务实的基本建筑美学观。所有非主流、玄妙的、个人化的美学艺术问题,留给专门的个性化精英教育去传授。艺术本身并不可教,也不必企图去教。
只需要在基础培训阶段,能够提供宽容、多元化的基本态度,从而能够以此为基础,让学员在以后发展适合于自己的美学特长就足够了。
合格的方案设计并不依赖灵感,而依赖方法。设计首先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大量踏实细致的工作。现有一些设计课里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已经太多。方案设计培训需要从玄学到科学,从清谈到实践。重要的是给学员树立信心,指出方向,当然还有脚踏实地的路径。
如果基本方法和程序都错误,就不可能普遍有效的达到培训目标。建筑学也是正常学科,首先应当学习基础科学和主要人文社科的成熟教育方法,无论是数学物理生物,还是经济学社会学文学,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成熟、高效的教育方法,其中也包括对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如果只从艺术、创意、幻想、文化层面去考虑,方案设计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宇宙。但现实的建筑世界并没有这么多可能性与创新空间。既然立足基础设计培训,那么基本方法就要以求真务实为首要原则,遵循科学方法和工程实践经验。
方案设计的思维要求较为灵活复杂,但并不属于理性思维不可掌握的灵异领域。在了解基本的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美学、艺术知识以后,我们仍然可以用理性逻辑、数学算法和经济、工程思维,对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学习。
科学的理性分析方法,虽然并不能覆盖全部的方案设计问题,但对于基础方案培训不但足够,而且应当成为主要方法,而不应诉诸于不可知论和天赋论。虽然有些设计课也重视理性逻辑,但建筑设计理论的整体却陷于混乱和破碎,整个学科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共识与文献体系,尤其跟基础学科的理论大厦相比有巨大的落差。
同时科学方法的另一个主要部分,是工程实践的实证方法。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进行研读分析,类似于软件算法中的大规模数据训练,我们可以发现方案设计的很多切实有效的内在规律。案例研究虽然也是常见建筑教学中的一部分,但其重要性和训练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需要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整理。
很多人文艺术学科都高度重视案例研究与分析积累,以及大量的背诵、临摹、重复训练。但一些设计课现状却是,学生容易坠入凭空创作、创新的陷阱,一些教育评价体系也受此风气影响。
理性方法和实践案例应当成为设计教学中的主体,共同组成方案设计的科学方法。
参考基础学科的教育方法,方案设计需要制定一套从普通人零基础就可以开始、最终能够达到职业建筑师合格水平的培训计划。
一方面,学科知识本身有从基本理论到顶层创新的逐步攀高的架构(虽然建筑学的知识大厦偏于扁平而并不高耸),另一方面每个人要高效、坚实的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也需要一个合理且漫长的过程。所以对有价值的学科知识点,需要组织合理有效的学习路径。如前所述,本科开始就做完整设计的方式不可取——即使几百方的小住宅,也是能让建筑师名垂青史的大案子,不因为规模小就能让大一新生着急去做。
通常建议从科技、经济、社会、艺术的基础通识课入手,完善基础教育。进而推进材料、设备、构造、施工的局部知识点学习积累。然后可以进行功能、空间、交通、细部、结构、机电的专项系统学习。之后结合建筑历史进行完整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整体方案有所掌握。最后学习策划、开发、审批、法规、运营等真实的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方案设计训练。
建筑学超出一般本科的五年学制,应当是为这样逐步推进的漫长流程准备的。对于学员,首要任务不是立刻开始学习,而是应该首先重点研究未来的职业规划、市场趋势和相应的学习计划,并且在计划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改进下一步的计划。只有这样动态迭代的渐进路径,才是线. 灵活丰富的课程阵列。
一般学院往往并不能提供完整丰富的课程菜单,选修课也形同虚设,必修课体系也过于简单甚至路线不正确,实质性教学目标和专业出口单一,无法适应市场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少量课程的改革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和时代剧变无能为力。这已经不是一两所学院所能提供的,而需要全行业甚至全产业链的力量才能够完成。
而当代社会和行业的复杂变化,也无法以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来应对。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过载,与过去知识稀缺的情况有了本质不同,也与各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匹配。但同样也存在低端信息过剩,优质信息稀缺的问题,信息的筛选、提炼成为主要需求。因而课程阵列也需要相应的筛选、竞争和自我迭代机制。与无序低效率竞争不同的是,首先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和教员对课程阵列本身及各种组合路径进行研究测评,让学员能够有依据进行选择,进而形成行业认可的标准,知识体系才能够积累迭代,优胜劣汰,逐步进化。
基本功首先从建筑的局部和技术细节开始。顶层设计和战略则往往蕴含于人文与科技的通识教育之中。两者交替推进,由浅入深,最后在完整方案设计中交汇。
方案设计需要的是战略思维和整体思考,两者的含义类似,大体是要在全面分析中把握主要矛盾和方向。建筑师做建筑方案设计,本质上是为甲方做智囊,确定整个项目的战略方向,其前提是对整个项目过程和外部环境条件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当然首先需要有通识教育的基础,以及对全产业链、全专业的充分认识。进而对具体项目也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细致分析。建筑项目体量大,资金量大,影响大,天然需要综合性、整体性的战略思维。
有趣的是,方案设计培训本身,也需要整体思考和战略思维,需要对漫长的培训过程和知识体系有整体了解和深入分析,进而在选择最优路线,在执行过程中走准方向,达到目标。
在面对技术难题或竞争对手时,硬碰硬在所难免,拼的就是基本功。但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很多过去的基本功已被淘汰,很多新时代的技能成为新的基本功。建筑培训不能墨守成规。手工制图已无必要,但手绘草图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视频剪辑已经是新的基本功。未必要熟练设计平立剖面,直接对空间模型进行思考设计是基本功,对新型设备产品要保持敏感。绘画不需写实,但对互联网审美趋势和大众品味要有更深刻的了解。新时代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文艺与审美趋势,客户沟通和公众心理,经济与社会的组织进化,都是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值得长期大量投入时间精力去掌握。
我们可以参考语言学习的培训方法,对知识技能进行分解,对分解后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当然一般会从最简单基本的知识技能点开始,再进入更难更高级的知识点,逐步进行组合训练。
基础知识技能训练通常从临摹、重复甚至死记硬背开始,基本功往往没有捷径。因为市场的复杂变化、分工更细以及时间精力的稀缺,我们需要谨慎的选择对自己真正必要的基本功项目,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掌握,将其作为职业生涯的基石。
另外,虽然本提纲不以创造创新为目标,但扎实的基本功往往又能自然激发最终的创造力,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水涨船高的设计要求下,快速成功的机会越加渺茫,职业发展路径往往需要选准领域、厚积薄发,这也是基本功训练的目标。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跨职业通用的,这对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有帮助。
目录中的各要点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界定,并为之研发最优的培训课程。每一个知识点的培养,往往需要多种不同培训方法课程的相互比较竞争,直至选出最优的一个或几个经典课程。培训的形式,也不拘于文本图像/视频讲解/现场体验甚至具体项目的实际参与。对于已有的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培训课程资源,要收集整理到目录系统中来,方便学员选择采购。
随着时代和行业不断发展,知识点的内容、培训方式以及目录框架本身,都需要持续更新。但无论如何,先有这么一个相对完整的目录框架,对广大初学者尤其是自学者,是有显著价值的。
因为时间的原因,本文的目前版本并不能达到提供阅读书目(资源目录)的深度,仅能做知识点列举和简述。笔者认为,提供书目这个庞大的工作量,需要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具体课程去提供。一门课有相应的书目是基本的要求,同时书目也体现了一门课的基准和特征。当我们实际开始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时,原理解析、完整系统的书目阅读和实战训练以及效果检测,均是不可缺少的。
鉴于学科的复杂性,建筑理论的混乱和矛盾就不足为怪,甚至缺乏基本的共识。同样面对现实的建筑物和建筑产业,我们却拥有各式各样互相矛盾的建筑学。笔者有意整理编写一本《建筑学原理和共识》,就像经济学的那些基础教科书一样,对学科已经形成的基础共识和普遍认可的基本原理,进行整理和集结。虽然人文社科没有《几何原本》那样严密系统的完整理论体系,但系统化的整理对学科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可惜的是直到目前,中文书籍中还没有这样的教材。
而四大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共识就相对容易学习,因为这些学科的理论整理通常都很完善,教程也非常丰富,只是需要针对建筑学的具体需求,做选择和精简。
首当其冲的是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科学哲学是科学方法成立的逻辑前提。科学史则让我们全面理解科学本身,这是具体科学知识所不能代替的超出科学的科学。
数学已经在基础教育中普及。建筑设计更关注的是空间几何。但因为信息时代的数字设计工具普及,需要补上初步编程水平所需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与图形部分相关的数学算法。
材料与结构力学是必修课自不必多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物理学如何基于实验进行实证的思想方法。
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当然是必须掌握的,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没有直接需求,但反而是更新的复杂系统科学,对设计的影响极其巨大,需要尽早学习并更新经典机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应的也有一些不太困难的配套数学工具,当我们以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时,这些关于复杂系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变得非常有价值。系统科学本身也是一级学科。
对设计很难说有什么实际应用,但生物学的常识和原理,包括研究方法和世界观,却对设计师很有启发。生物学是复杂系统的重要代表领域。更直接的是脑神经科学的部分成果,对我们理解美学思维有基础性的作用,虽然还没有到可以直接应用的层面。
天文学可能只能用于提升素养,虽然最初的天文学是土地测绘和农业生产技术支持。但地理学则是重要的知识基础,值得长期关注。无论是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环境还是城市分布、经济人文地理,都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支持。建筑系不设地形测绘课程是不合理的。而国土方面的知识更是极为重要却基本缺失,如果不能补上那将是致命的。实际上在城市规划领域,地理学已经比建筑学更具优势。
另外,古代天文学和地理学对设计的文化影响非常大,包括并不科学的风水学,需要作为文化内容被掌握。
都是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也不必多言。实际上林学的景观分支已经在景观设计领域占据更大优势,建筑设计的景观部分已属小众。
最后,科学研究本身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实证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科学论文的写作。但总体来说,科学在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的影响仍然太小,虽然众多设计企业号称研究院,然而离真的科学研究相去甚远。
工程类学科和相应的庞大制造业产业链,是中国经济当前时代最主要的优势和重点。相应的我们不仅应当充分掌握工程技术的原则和方法,甚至也要普及工科的美学趣味。早在100年前,柯布西耶就呼吁向工业产品学习。但直到如今,不但工业思想和工业美学没有普及,连工业化时代基本的科学技术应用、产业化意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知识技术传播方式都没有学到,这是严重的短板,也是学科仍然停留在前工业时代的表现。
同在建设大领域之内的土木、水利、交通几个学科,因为日常工作都有往来,了解基本知识自属应当。只是需要挑选关联密切的一些知识课程加以重点掌握。
机械、材料、冶金、动力、电气、电子、通讯等主流工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建筑工程中也经常应用到有关设备系统,有所了解也是必要的,通常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课程学习,其中强弱电、给排水和暖通设备均是基本工种和注册考试内容,不多言。
其他关系不密切的工科门类,主要是作为常识或服务对象加以了解,如大量的工业厂房设计。
工业设计其实是更为宽广的设计领域,建筑设计某种意义上也可当做工业设计的一部分,由于工业美学是近百年来的主流美学,应当高度关注工业设计。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工业技术中关于制造技术的软硬件创新,一方面多有启发,另一方面可应用到建筑设计本身,诸如装配式生产和智能化设计建造等等。
哲学则是体量不大但极为关键的科目,也是建筑设计掌握核心思想方法、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学科本身虽然略显抽象,但针对应用的话,也是非常具体有效和活泼易学的。通常我们会建议从东西方思想史开始,然后选取感兴趣的子类加强学习,这是需要以一生去学习的领域,也只有系统性的学习过哲学包括科学哲学,才能抵御玄学和伪科学的侵蚀。
历史学是社会学科的主要材料来源和研究对象。除去建筑史和科学史不可或缺外,一般历史也同样对理解人类社会极度重要。可以说历史就是整个人文社科的大数据集合,是一切研究的起点。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择重点区域和时代的历史做有效学习,避免沉迷。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还不能以科技掌握感性思维的内在规律,则艺术作为理解和掌握人类感性思维的最佳工具,没有可替代的选项。而且只有进行具体的艺术实践,才能切实训练设计能力BG皇冠体育。
艺术训练既可以培养审美观,也能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这是学习艺术的主要目的,而并非需要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对建筑设计来说两者均以视觉艺术为好。当然最便宜的方式还是绘画,尤其是线描,兼具工程制图特征和中国传统特色。但雕塑、摄影和电影,也同样有极大价值。戏剧和音乐也关系密切。因而选择任一作为终身爱好也是合适的。
虽然经济学界的形式逻辑和理论整理非常完备,但实际上经济学理论的矛盾冲突也非常严重,即使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不乏谬误和误导。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任何具体的经济学理论和著作,而是要通读经济学理论史,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史,还需要重点补充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史和重要领域的经济学著作,如三农问题、中国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中国重点经济地区研究等。
在广泛的学习阅读中,通常都会有巨大的收获。这些经济学知识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也充满矛盾,但仍然蕴含了无穷的启发和智慧,以及大量非常实用的经济知识,值得终身学习研究。
理解现实的经济现象和内在本质规律,理解人类主要产业链的构成与特征,并在此过程中理解人类社会复杂性和基本结构。通过对经济现象的思考,也可以对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如产能过剩、经济危机、产业升级、金融泡沫等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助于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财务健康。
除此之外,经济学知识也对理解整个建筑产业链非常重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大组成部分,其主导规律仍然是经济规律。整个工程建设、地产开发和城市规划领域,均在经济运行的支配下。如果对产业、金融、投资和成本、运营、利润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甚至无法参与正常的建设活动。这些经济知识都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必修课,但目前一般的建筑经济课程还过于窄小和简单。建筑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的企业管理组织水平低下和利润水平低下,或与此有关。
人类社会是最复杂的高阶复杂巨系统。要充分理解社会内在规律近乎不可能。但即便如此,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社会学知识,也能够为普通人打开一个新世界,其意义并不亚于初次学习物理学。
中国是人口最多、社会最复杂的国家,也是社会学研究水平和社会组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只不过很多知识内容并不写在教材里,需要多方收集,近乎隐学的状态。
因为建筑设计首先是服务于社会,并强烈受到法律法规、规划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评价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制约,不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知识是无法从业的。系统化的学习,其效率远高于零散经验的积累。
社会学理论的积累深厚,流派众多,与经济学类似,也充满矛盾冲突,也没有唯一的权威。同样仅仅是进行广泛阅读,就能够有巨大的收获,并对设计与人生都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建筑就是社会学的结果呈现(石头的史诗)。设计师更要深入关注社会的权力结构如何架设和运行,人群如何结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政治、法律、道德、文化如何形成和运转。除了阅读西方经典社会学名著,尤其重要的是,要深入观察思考中国社会的组织运作,阅读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历史和当代的经典理论与案例,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这是我们特有的强大教材,也是在中国社会生存的必备宝典。
宗教研究作为社会学的一部分,也有基础了解的必要,且是理解西方社会的必修课。中国的儒佛道文化则是中国历史与美学传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长期纠缠于美学(形式)问题,但市面上并没有靠谱的建筑美学教材,更没有形成理性的行业共识,甚至没有清晰的问题表述。这一点无疑是现有建筑教育的重大缺失。
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对中西古今个主要美学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解析。体系之间并不能互相说服,但不同体系可以多元共生和相互竞争,形成生机勃勃的美学生态系统。很多形式争论在于没有共同的前提共识,而变成鸡同鸭讲。一旦澄清体系之间的关系,很多争论就不复存在。学习东西方美学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满足大部分设计需求。
对于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史上的历史美学体系的影响,并且这些体系很多至今仍然鲜活。系统学习建筑史,并重点对其中的美学标准和体系(而不是只有历史建筑的形式)进行深入解析,是非常必要的。但可惜的是美学史并不受重视,建筑史的存在感也不足,有时还被视为现代建筑的对立面。建筑史学习传承的不是形式,而是美学体系,而中国的历史美学体系是具有极大活力的。但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建筑历史美学教材,须通过学习美学史+建筑史来达到目的。所谓中而新、新而中、地域主义、地方特色等等,均从这里产生。
基础方案培训不需要学员进行美学创新,能够学习、遵循集中典型、合理、有生命力的美学流派,就足够应用。更多的美学选择,可由学员自行发挥。
确定自己的美学体系路线后,可通过大量沉浸于同类美学的艺术作品包括建筑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习惯,从而适应这样的美学体系,便于进行相符的设计工作。每个美学体系也有自身的规则、标准和方法,需要系统性的学习。
同时,我们也不认为大量的案例学习会影响创造力。写诗、书法、绘画这样的纯艺术活动,也支持大量临摹的学习方式,建筑设计不应例外。在大量案例学习模仿之后,实际方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自行涌现,培训本身不需要刻意追求创新。
即便有不够创新的嫌疑,对于保障工程设计的基本质量的基础培训,案例学习也是一件好事。
没有良好落地途径的创意都是耍流氓。针对典型的创意案例,同样有众多可实现的路径。针对实现路径同样要进行相应的解析和学习,而且其工程技术和经济实用的成分更大也更理性。切忌只看到创意的精彩,而不去深究创意如何落到现实。每一个创意的高完成度实现,都是值得赞扬的。建筑方案落地真是太难了,值得为此专门开设一系列课程。
建筑师的特长是对空间的掌握。能够感知、记忆、形成直觉并熟练操作不同空间的效果,需要长期训练,其难度不亚于对色彩、代码或数据的掌握,甚至更难。但熟练掌握三维空间的价值也是巨大的,不只是建筑设计,众多行业的运行也依赖于三维空间,包括虚拟空间的电影游戏等领域。电影导演是另一个同样深度掌握三维空间(甚至加上时间)种种效果的职业,也是很多建筑师的转职梦想。同时要注意对室内设计的掌握。室内设计从来都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并不低人一等。
空间和形体的掌握,应当高度重视数学工具,包括空间几何与算法实现。任何逻辑性,都可以以数学语言表达,并以算法实现,这是空间与形体的核心思维,而不是仅仅依靠事实而非的模糊感觉。
结构技术和空间与形体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息息相关。建筑师在方案阶段不能忽略结构,而应该对结构选型和实现有完整的了解。没有结构实现可能性的方案没有意义。有时候结构系统对方案设计也有很大的启发性。结构师是建筑师最亲密的战友,在方案阶段也是,而不是敌人。具体结构技术掌握是施工图阶段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要理解各主要结构类型与建筑空间造型的紧密关系,如拱与精神空间,井字梁、桁架与大空间等等。这需要在案例研究中积累掌握。
这里特指建结水暖电五大经典专业里的硬技术,如构造做法、建筑物理、结构选型、机电设备系统、新材料、新工法等。方案设计培训容易忽略技术内容,但实际上建筑师需掌握的技术知识远比一般以为的方案建筑师须知道的多,也要比注册考试所需知道的更多。应当把各专业的技术内容作为重要的基本功加以训练。有些方案里,这些技术设计要比形体空间设计更重要。
没有任何外部工具能够代替想象力,草图的价值恰恰是能最快速便捷的作为想象力设计方案的提示性记录,而不是用来显摆。三维虚拟软件很大程度辅助了这种想象力,但要注意利用其优点而不要因依赖而弱化了想象力。就像运动员训练肌肉一样,设计师要训练脑神经。
对案例进行调研是最好的训练想象力的方式,其信息量和刺激度也是最强的。对已有的各种空间形体和细节进行感知体验,并记住这些感觉。在设计时利用已有感知记忆进行组合,想象新方案的最终效果,并与效果图模型动画对比,相互修正,最终和建成效果进行对比。经过多次验证,建立现实建筑与方案设计的准确映射,则对设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建筑师成熟慢,也是因为需要这种方案想象和建成效果的映射,但建成一栋建筑的周期太长,一个项目几年,往往要十年以上才能验证三五个项目,初步形成稳定可靠的想象力。
研读他人的方案,并验证其建成效果,是比较快也较为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们进行案例学习的目的。但仅仅是研读他人方案,其对大脑刺激的强度,远远比不上自己殚精竭虑、反复试错、完成设计的强度。从时间衡量,也许强度相差百倍。因而案例学习终究不能替代自己的建成方案设计训练。
想象力的基础是形象思维。同为基础思维方式,与语言思维不同但地位类似。嗅觉、触觉等也有类似的大脑活动。脑神经科学对此有一些不错的解释。在基本功训练中刻意体会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的区别,对想象力训练是有好处的。
方案设计尤其是形式设计,非常重视感觉。但“感觉”背后是可以进行理性总结与操作的。有时候当事人或客户并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感觉有其规律,但设计师需要通过美学、艺术、心理学的训练、研究,以及自己反复体验、验证和观察,找到普通人在感觉方面的规律性。如果日后脑神经科学能继续突破,我们或许能最终掌握一切感觉的科学规律。但目前来说,我们还需要通过感知的训练来解决现实的感觉问题。
在主要建筑网站上,大概有一万多个不错的案例,获取也极为方便。这在过去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就在二十年前,获取国外新案例信息还是很多建筑师的制胜法宝。互联网给了建筑学教育全新的机会,通过对一万个案例的分类筛选,选取一千个做主要案例备查,对其中精选的几百个做详细的分析研究,就足以应对方案设计培训。
对于日常建筑师的工作BG皇冠体育,针对住宅、办公、商业、文教和乡村等常见大规模类型,应当有大量的案例研究。没有人能够独自发明建筑史。除了提升熟练度与基本功积累,提升基本的设计品质。案例学习不是抄袭而是启发,还可以刻意避免雷同。
对方案影响较大的规范需要进行系统的专项整理、提炼并做成便捷易用的规范手册。这也是学习使用规范最高效的方式。作为试点,防火规范我们已经总结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速查手册》,并已正式出版。
具体施工方面哪些内容,如何提炼,以适应方案设计的需要,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工作。
建筑设计是智力服务行业,本身也是“软件”行业,也高度依赖软件工具。其实这一点已经被学生所重视。但软件工具不只是工具,工具影响到目的本身并不罕见。一些学院不是对软件应用重视不足,而是对软件工具更新后的建筑学主要内容的适应性调整重视不足。例如ps对构图、色彩、光影、质感训练的意义;三维软件和视频软件对三维空间理解与想象力的促进;BIM软件对施工、造价、机电和运营的帮助等等。值得重视的主要包括三维建模软件、实时动画渲染引擎、BIM软件BG皇冠体育、GIS软件、参数化设计软件等。软件行业进化很快,但空间、图像、视频、建造的基本逻辑变化不快。软件工具的掌握不应局限于具体软件,而要针对目的类型掌握软件的本质逻辑与算法操作。具体教程的网络资源很丰富,这里不赘述。针对三维建模,我们也有专文介绍其流程、方法和标准,供大家参考。
设计师对效果图和动画的训练,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确定角度、构图、空间特质和序列变化,并能够预见光线、环境、材质和细节的实际效果,然后对此加以表达。
当然,对于设计的推敲过程,过程中的效果表现是有帮助的,只是要注意想象力仍然是最重要的表达工具。这部分内容笔者也曾有专文讲述,可供参考。
包括参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仅仅把参数化(自动化)方法用于曲面异形建筑是远远不够的。正常的建筑设计同样需要自动化技术,以大幅度减轻建筑师的重复低端劳动,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其中有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应当予以培训推广。
工业界早已发明生产流水线以及更多复杂的管理和生产体系,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方法已有百年历史。相应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和智能化软硬件支撑。
而目前国内大量建筑设计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均显著落后,只是因房地产高速增长而得以维持;近期随着建设速度回落,弊端日益显现。而对设计流程的管理也在一般教育中基本缺失,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原始状态。虽然有一部分施工图设计企业应用了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得以扩张,但系统并不完善,造成了很多负面效果,并且也难于应用到方案设计。
但即使方案设计,同样可以通过合理高效的流程管理,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只是其具体形式与普通流水线有所不同。相应的,也需要更强的软件支持。
而其中针对各地纷繁复杂绞尽脑汁斗志斗勇的设计审批流程,虽然比施工图审批简单一些,但也是整个设计中最大的困难。这不只是设计师的工作,而是甲方乙方乃至众多相关方,与规划管理公示甚至政府主要决策层长期反复大量艰辛磨合的过程,而且涉及到甲方、管理部门的内部组织架构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每个区县甚至街道都会有不同的情况。仅此一项,足以超过整个设计流程其他所有部分的成本总和。此项知识点,也只能线下授课,谢绝记录,仅能口耳相传。
在方案设计培训中,必须包含基本的设计流程管理知识,包括设计各阶段的主要管理方法与套路。对方案设计流程的设计,从来都是方案设计本体的一部分。
方案设计也有市场营销的问题,产能过剩的状态下,甚至营销部远比设计部门重要,这已经是大量设计企业的现实。这无疑是一个悲剧。明星建筑师制度只是营销方式的一种,但未必健康可持续,更不可能是多数建筑师的主要方式。熟人、关系、回扣也不是长久之计,公开招投标方式又问题重重。要在设计市场中生存,无论设计企业领导者还是设计师,都要对设计行业的市场营销有充分了解,掌握多种方法,理解市场需求,找到项目以维持运营。
其中值得专门培训的,是对主要客户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政府、典型企业类型的商业模式、经营机制、成本利润、组织架构、内部流程和人际关系、甲方口碑黑白名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一些专项细分设计市场,如交通、教育、医疗、文旅等新兴朝阳领域,也要有专项的市场营销培训。
目前来说,建筑设计起码在程序上,是普遍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的,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了解招投标制度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政策力推的EPC工程总承包制度和相应的招投标方式,是大势所趋,与施工采购紧密结合,需尽早掌握。
评奖体系是建筑师关心的,包括体制内外以及全球体系,则有很多具体知识和问题。已经有专业团队从事评奖服务,知识普及也是必修课。
然而成本控制和取费是行业存在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指望好心人的包养,而必须以健康的盈利维持行业的正常经济循环。合同撰写、商务谈判、计件、工时、五险一金、加班、劳资纠纷、工会、资质、职称、异地备案、房租水电固定成本核算、财务税务策划、以及最重要的——设计费请款,这些企业管理知识值得多数建筑师了解BG皇冠体育,特别是自由职业对独立开业的偏好,也使此项知识必不可少。
方案能力强而团队管理一塌糊涂的知名建筑师并不少见。方案设计团队的管理是较为棘手的工作,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也比一般性工作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如何科学管理、提升团队战斗力、维持长期人才稳定与有序更替,有效的经济激励,既是企业管理问题,也跟方案设计的职业特征有关,相关知识的普及对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很重要。
反而是圈子和人脉极受重视,这与行业协会或可视为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是行业的组织方式,只不过前者是公开正规化的,而后者则停留在原始的丛林时代。
但无论如何,行业需要以合适的方法组织起来,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实现良好的组织性,可能会出现全行业的消亡,比如被施工行业吞并或被国外同行击垮。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和普及这些极度重要但从不被正式传授的知识。进而才有可能讨论、研究和取得进步。
编写这篇提纲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培训。一方面是公司内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为整个行业做一些工作。
方案培训是很困难、很复杂的事情,但我也相信,如果有合理目标和科学理性的方法,我们仍然能够想方设法达到主要的目的,实现高效合格的方案培训。这样对本文来说已经足够,而更高的要求则自有行业自发完成。已经列出的这些,应当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部分,完成它们是必要的。
列举这么多的知识点,并不是为了要每个建筑师都学习精通每个部分,而恰恰相反,正是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才有利于团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每个人只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少数知识点深度掌握,并选择掌握其他必要技能的伙伴组队即可。你可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也可以有对整体的框架体系感兴趣而偏重体系、不管细节的选择。这些都取决于每个建筑师自己的理解和选择。
每个具体的子项,当然仍需要继续优化和补充。这些部分已经是一些优秀建筑师独立开课可以覆盖的范畴,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好的构架和内容更新迭代这些子项,让整个体系不断提升。
以上内容我粗算了所需的培训时间,共计约100个月,合8年多,相当于五年本科加三年工作经验,大体符合我的直觉经验。如果算上寒暑假,那就是十年。
按一个月算一级吧,满级一百。一百级以后转职另算。有兴趣的同志们,可以根据表格,看看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的加点情况BG皇冠体育,现在是给以后的加点升级安排个计划。
但随着培训课程的优化提升,应当可以逐步加快到最高效的状态。但其中也有一些项目需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没有止境,其耗时不计入。
当然对这十年左右的培训量做精巧的排列组合,形成几个阶段,适应不同的职业需要,是很考验每个人的统筹能力的。每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计划和人生计划做详细周全的考量,制定对自己最优的技能组合和训练路径。甚至,我们可以组队进行互补的课程安排以提升效率。在基础知识点矩阵的基础上,可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我非常期待大家的智慧带来神奇的组合路径,而不是几十年来换汤不换药的那个千人一面的建筑学培养计划。
全行业的培训提升需要大家共同行动,相互服务,合作共赢。能有部分企业联合起来,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的收费培训服务,那是最好的结果。
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众包共享,利用互联网优势,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减轻学校、企业和学员三方面的整体成本负担,促进行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我们也会持续致力于搜集发现各部分内容的优秀课程并在框架目录中系统的推荐给学员。让学员能发现更好的课程,也让课程提供者获得更多的收入。
这篇提纲只是在行业共识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可行和必要的部分。如果这些部分如我设想,真的可行且必要,那么我相信同行们必然会积极行动起来,推进这些工作。实际上其中有些部分,已经有同行在行动。甚至这个体系提纲,也有同行已经做过。
但无论如何,我想不妨有一篇这样的目录提纲。系统完整的展现目标,通常更有利于行业达成共识并一起行动起来。共识从来是属于行业全体的,也需要行业全体来实现,谁来书写并不重要,只是希望我记录的准确和全面,方便大家使用。
但培养一个优秀的方案建筑师的成本是极高的,以至于我们的行业并不拥有很多具有良好方案能力的建筑师,甚至可以说非常稀缺。当然这并不是好的现象。
建筑设计行业的困境,只有依靠自我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希望通过更加高效、优质的方案培训,让更多的从业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有效提升方案能力到正常合格以上的水平,从而提高行业整体的方案设计水平。通过技术提升,把低端产能变为高端产能,这是我认为正确的产业升级方式。
这既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方案服务,改善建筑环境品质,促进社会发展,也能够给热爱方案设计但资源不足的普通建筑师以方案设计的机会。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和真正提供优质方案的建筑师,以及整个社会。
我相信,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应当同时具备合格的方案能力和施工图能力,虽然最终分工往往有所不同,但那只是合格和优秀的区别,而不应该是能和不能的区别。
行业已经如此艰难,希望每一名建筑师,只要有理想和愿望,都能拥有自己的方案设计作品和完整的职业生涯,这是我写这些文字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