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BG皇冠体育为持续提升审批效能、激发市场活力,陕西省西安市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推行拿地动土“十日结”、设计方案“联评审”、建设事项“掌上办”等服务,实现项目审批“多样化”场景。
设计方案“联评审”,即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建筑设计方案等同步推送至该阶段明确需要办理的业务审批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各环节审批事项联合并行审查,实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一窗受理、一站审查、一次办好”。
建系统、搭平台,依靠技术支撑做好审批保障BG皇冠体育。依托于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企业只需要通过“项目申报”模块,即可实现“方案联审”。报建单位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提报材料并选择涉及联合审查部门,综合受理窗口收件后,将申请材料推送给各联审部门;各联审单位在收到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并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实现意见共享;资源规划部门结合联审部门反馈意见,对存在审批冲突的项目组织联合会审BG皇冠体育、现场勘查,提出消除空间矛盾的统一解决方案,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合审查,同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强引领、促尽职,依靠部门协同做好效能保障。设计方案联审是工程建设阶段一个主要事项,涉及部门多、层面广BG皇冠体育、难度大,西安市通过建立“四个一”机制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一是一个窗口综合受理。按照“前台受理BG皇冠体育、后台审批、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将方案审查涉及的审批事项统一归集到各政务大厅窗口,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二是一套流程开展审批。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10部门联合印发设计方案联审政策文件,规范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明晰审批事项,避免重复办理和部门协调不一致等问题。三是一份材料实现共享。公布人防BG皇冠体育、消防、抗震等涉审事项材料清单,凡是清单以外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提报,凡是可以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不再要求企业填报。四是一种机制保障运行。对于设计方案联审流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自然资源部门召集相关涉审部门、单位进行会商协调。
定制度、拓途径,依靠场景延伸做好要素保障。由于项目性质、项目规模、能耗标准等涉审因素不同,导致市区两级的审批权限、审批标准、审批时限不同,西安市细化审查情形,“差异化”开展联评联审。首先是制定多类型审批情形,按照工程项目分类及审批标准,制定工业厂房、新建商品房、公共建筑等多类审批情形,每种情形单独明确需要联审的事项和部门。其次是明确多事项审查范围。对于工程规划许可影响较大的人防、消防、文物、绿化、涉及河道管理范围、穿越城市轨道等事项的,需取得相关部门意见后开展审查。最后是公布多部门材料清单,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联审共涉及10个部门合计18个事项,涉审部门按照要求统一对外公布申请材料和审查标准,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优技能、转作风,依靠全面提升做好服务保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联审效率,西安市通过加大帮办代办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报审单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联合涉审部门建立1支帮办队伍、10个业务部门联动、N项帮扶举措的“1+10+N”帮办服务体系,为企业在申办方案联审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事项提供政策咨询、材料梳理、表单填写、跟踪审批过程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同时,创新专属代办服务模式,按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一般投资项目三种类型,分别安排不同层级的“技术指导”全权提供专属代办服务,及时跟进、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提升代办服务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通过设计方案“联评审”,将审查模式由“单部门依次审查”改为“多部门同步审批”,将审查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将审查效率由“等级式管理”改为“扁平化提升”,在确保设计方案达到精准修改、快速获批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审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今年以来,西安市已完成56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联审并核发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书,累计核发工程建设面积约520.95万平方米。
近年来,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要求,加快推动电子证照在办理业务时的应用,只需拿手机“亮证亮码”就能办事,政务服务便捷度、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当前,建筑业向着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装配式地铁车站在深圳、青岛、无锡等城市应用成功,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迎来创新发展。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该局执法总队运用数字化“锁定”目标,完成非现场渣土处罚第一单。
近年来,上饶市坚持“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总要求,以“扩量增绿、提质增效”为目标,在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环境。
近年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从细节处着手,多措并举推动城镇燃气“瓶管双治”,切实守护好群众美好生活家园。
首届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在南宁举行 话开放 谋发展 共享中国-东盟建设领域合作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