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BG皇冠体育李敏敏,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巴渝青年学者、“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美术家协会艺术与科技艺委会主任,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理事,国家级一流专业“艺术与科技”方向带头人,省级创新群体“智慧康养场景下的适老设计研究”负责人。目前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40余项。主编《艺术与科学》《大设计》等丛书。
李敏敏:我围绕适老设计的研究始于2011年。当时我注意到,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而老年人群体面临的问题亟须解决。从2011年至2013年,我有幸与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景军教授的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我们得到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支持,围绕社会老龄化中的突出问题,组织了三届全国高校学生关爱老年人公益海报设计创意大赛。
在这三届大赛中,我们分别关注了预防老年人心理危机,关注老年人记忆问题和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等主题。这些主题选择的依据是基于中国老年人群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较高的自杀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和抑郁症的高发病率等。这些深入的研究和活动让我意识到,关爱老年人并为他们而设计是一个必要且紧迫的任务。从此,我将适老化设计和研究定位为我的主要工作领域之一。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和我的团队采用了涉及设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我们对如何为老年人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我们的研究成果在《针对老年群体的设计研究》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近几年,随着各个领域对适老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们开始认识到应该从系统性的角度关注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2020年,我们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的团队,通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校创新群体支持项目《智慧康养场景下的适老设计研究》,我们开始使用服务设计的思维方式,全面探索在智慧康养场景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目标。
《设计》:您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连续策划三届“全国大学生关爱老年人公益海报大赛”并组织同名展览,从参赛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认知和理解是怎样的?
李敏敏: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和清华大学的团队连续策划了三届“全国大学生关爱老年人公益海报大赛”,并组织了同名展览。这个活动吸引了76所高校的学生参与,共征集到了4550件参赛作品。在分析了获得各级奖项以及评委提名获奖的共计609幅海报后,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结果。
在创意符号的运用上,大约65%的作品使用了负面消极的象征符号,25%的作品使用了正面积极的象征符号,剩余的11%则为中性象征符号。尽管有一些作品成功地展示了老年人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但大多数作品呈现的老年人生活状态却是孤独、无助、消极和病态的,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参赛作品的创作者可能是出于善意,想要引起公众对老年人的关注、同情和善待,但这样的描绘方式却可能客观上强化了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有可能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成分。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老年歧视往往源于未经反思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反映了人们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经济地位、健康状况以及精神面貌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偏见可能会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产生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警觉并避免这样的刻板印象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歧视。在构建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倡导和推动积极老龄观,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设计》:在谈适老化设计的时候,“有温度”一词经常被提到,您会选哪个词作为适老化设计的关键词?
李敏敏: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和情境是多样化的,所以适老化设计的价值与取向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维度,如果只能选一个词,我更倾向“赋能”。一个层面是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正视人在老年阶段面临的能力缺失,确保老年人能够有尊严、轻松地使用产品、服务。考虑到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信息交流等多样化场景下的需求,但是又需要避免过度强化老年人的特殊性。任何一个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都可能面临或者处于能力缺失的情境,比如腿受伤了,需要畅通的轮椅通行;搬用重物,需要借助无障碍的通道和电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该充满尊重、关怀,是包容性的;第二个层面是反对将老年人作为一个被动需要帮助、需要被动照顾的角色。“赋能”强调老年人的主体性,做一种适度的设计,既能有尊严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能彰显个体生命的动力,从而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设计》:在我国,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在这个系统中是怎样的角色?
李敏敏:这个问题的核心实质是去探究设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如英国学者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在其作品《欲求之物:1975 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中所指出,“设计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他把“设计与社会”作为一个并列的研究框架,并采用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尝试解释设计如何将我们对世界和社会关系的理解转化为实物的形态。
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习俗等重要社会因素如何构成了当前适老设计的具体环境。另一方面,随着设计范畴的不断扩展,从具象的物品设计转向抽象的流程、服务、系统、组织甚至政策设计,我们也为设计在构建理想的老年社会中的参与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仅仅解决产品功能和形式美的问题,而是成为整合者和创新变革的推动者。他们需要整合来自各个学科的知识,形成对复杂问题的全面理解,并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协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师可以推动政策、产业以及社会等领域的创新,以实现理想的老年社会的构建。
《设计》:您通过“特殊人群的设计社会学研究”“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设计社会学研究”等相关项目的研究,有什么发现可以分享?
李敏敏:通过对“特殊人群的设计社会学研究”以及“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设计社会学研究”等项目的深入研究,我对设计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设计学与社会学紧密交融所衍生出的交叉学科“设计社会学”。
澳大利亚学者狄波拉·勒普顿(Deborah Lupton)对设计社会学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梳理,她明确了设计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主要价值及研究方法等。她主张,一方面,我们应该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设计学,这样可以拓宽设计学的社会视野,使设计学对社会的关怀更加细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将设计学的原理、思维方式和实践案例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以此拓宽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十分重视在设计研究中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科,“设计社会学”的定义、内涵、外延以及研究范式都需要更广泛的讨论。在勒普顿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设计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设计社会学回顾研究”(retrospective sociology of design):针对历史和现行的设计思维、设计潮流、设计技术以及设计本身展开的社会学研究。
“设计社会学反思研究”(reflexive sociology of design):运用社会学视角和理论方法审视各种由设计导致的社会问题,将这些社会问题纳入关于设计的质疑或批判。
“设计社会学行动研究”(action sociology of design):利用设计思维和手段推动的社会学研究,包括通过设计构思、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成果促进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互动研究、用户体验分析、对特殊群体的考察以及公众反馈追踪调查。
李敏敏:我们现在的设计主要还是按照传统专业领域进行划分,比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然而,当我们面临适老化设计这样的挑战时,设计师需要拥有超越传统设计技能的广泛知识和深度理解。
首先BG皇冠体育,设计师需要对“人”的生物特性有深入的理解。这意味着要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需要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获取知识。
其次,设计师需要理解老年人作为社会生物的行为模式和需求。这需要设计师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基础。
另外,设计师也需要对老年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例如交通、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深入的了解。这需要设计师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
因此,适老化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研究和协作能力,成为一名典型的“T”型人才。他们应该能够在面临复杂问题时,迅速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协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近期的新闻报道称,调查显示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种趋势会给适老化设计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影响?
李敏敏:这一趋势对于适老化设计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在谈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时,可能给人的感觉比较抽象,但实际上,社区是我们作为个体能够直观感知的物理空间,它也是社会的基础单元。
为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我国早在2009年就开始启动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试点,并在2020年开始了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以期到2035年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老年友好社区的核心涉及居住环境、出行设施、社区服务、信息交流、社会参与以及社会包容等方面,这些具体化为人居环境的适老化、社区服务的适老化和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三大部分。
人居环境的适老化是基础,也是最直观的部分,目前在一些社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区服务的适老化虽然不易察觉,但是它将逐渐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提升。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BG皇冠体育,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这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在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机整合,以满足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设计》:从您的设计实践经验出发,在开展适老化设计之前,设计师应提前做好哪些工作?
李敏敏:在我个人的经验中,开展任何设计项目,尤其是适老化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进行一些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部分主要包括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定义,这是设计研究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住用户的需求,尤其在适老化设计中,这需要对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有深刻理解。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形成对问题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确保我们的设计目标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需要把事情做对BG皇冠体育。这部分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创建原型等,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实践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我们从第一阶段获取的深入理解,来开展设计工作,创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智能和技术高速发展的这些年,适老化设计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适老化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李敏敏:对于适老化设计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推动下。传统上,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理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和相关设施的适老化设计。然而,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技术为适老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支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老“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出现。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特别关注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切实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BG皇冠体育、更贴心、更便捷的服务。此后,中央各部委也进一步部署了涉及互联网应用、居家养老、智慧旅游等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工作。
我们现在生活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重叠的时代BG皇冠体育。智能化服务的广泛应用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数字化服务的适老化设计将成为适老化设计的重点领域,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能确保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能够公平参与,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未来的适老化设计将更加注重整合物理和数字世界,以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